投資2.82億!雄安「國之重器」計畫封頂,2028年投用

位於雄安新區的「國家林草種質資源設施保存庫」由華商國際工程有限公司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共同設計。工程於2025年1月25日正式開工建設,6月初全面衝出“正負零”,9月底主體結構封頂,預計2026年底全面完成建設,2028年正式投入使用。

投資2.82億!雄安「國之重器」計畫封頂,2028年投用

計畫選址在北京林業大學雄安校區內,佔地約3.3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達2.6萬平方米,總投資額2.82億元。建成後,這裡將成為能夠長期保存180萬份林草種原的重要基地,設施主要由自動化立體庫、作業用房和智慧溫室三部分構成

計畫選址在北京林業大學雄安校區內,佔地約3.3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達2.6萬平方米,總投資額2.82億元。建成後,這裡將成為能夠長期保存180萬份林草種原的重要基地,設施主要由自動化立體庫、作業用房和智慧溫室三部分構成。

林草種原不僅關乎生物多樣性,更涉及國家生態安全與永續發展。面對全球氣候變遷和生物多樣性保育的挑戰,這項計畫展現出中國在生態保育領域的大國責任。同時,它也是突破種源技術瓶頸、推動林草種業自主發展的關鍵工程,對生態文明建設與美麗中國願景的實現具有長遠意義。

建築設計圍繞著「契合總體規劃、符合功能需求」的理念展開,特別重視儲存環境與資料安全。設計團隊將恆溫自動化立體庫作為核心,在佈局上將其置於場地中央,以減少日照影響,降低能耗。

作業用房環繞立體庫佈置,充分利用自然採光和通風,同時為庫區遮陽,進一步減少製冷負荷,體現了綠色低碳的設計思路。西側的智慧溫室則充分吸收陽光,與週邊環境融為一體,形成具有林業大學特色的生態景觀。

除了滿足基本功能,專案還在防洪、抗震、供電穩定、屋頂防滲和製冷安全等方面做了周密考慮,力求打造一座安全可靠、運作高效的國家級設施。

未來,該保存庫將作為國家主庫,與六個分庫協同工作,共同承擔林草種原的收集、保存、評估、基因挖掘及國際合作等任務,為中國林草事業的高品質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你對建築的設計有何看法?

歡迎留言評論區!

分享

你的反应是什么?

喜欢 喜欢 0
不喜欢 不喜欢 0
爱 0
有趣的 有趣的 0
生气的 生气的 0
伤心 伤心 0
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