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进程之前的通信方式
(1)管道通信
管道是一种最基本的进程间通信机制。管道就是操作系统在内核中开辟的一段缓冲区,进程1可以将需要交互的数据拷贝到这段缓冲区,进程2就可以读取了。
管道的特点:
(2)消息队列通信
消息队列就是一个消息的列表。用户可以在消息队列中添加消息、读取消息等。消息队列提供了一种从一个进程向另一个进程发送一个数据块的方法。 每个数据块都被认为含有一个类型,接收进程可以独立地接收含有不同类型的数据结构。可以通过发送消息来避免命名管道的同步和阻塞问题。但是消息队列与命名管道一样,每个数据块都有一个最大长度的限制。
使用消息队列进行进程间通信,可能会收到数据块最大长度的限制约束等,这也是这种通信方式的缺点。如果频繁的发生进程间的通信行为,那么进程需要频繁地读取队列中的数据到内存,相当于间接地从一个进程拷贝到另一个进程,这需要花费时间。
(3)信号量通信
共享内存最大的问题就是多进程竞争内存的问题,就像类似于线程安全问题。我们可以使用信号量来解决这个问题。信号量的本质就是一个计数器,用来实现进程之间的互斥与同步。例如信号量的初始值是 1,然后 a 进程来访问内存1的时候,我们就把信号量的值设为 0,然后进程b 也要来访问内存1的时候,看到信号量的值为 0 就知道已经有进程在访问内存1了,这个时候进程 b 就会访问不了内存1。所以说,信号量也是进程之间的一种通信方式。
(4)信号通信
信号( )是Unix系统中使用的最古老的进程间通信的方法之一。操作系统通过信号来通知进程系统中发生了某种预先规定好的事件(一组事件中的一个),它也是用户进程之间通信和同步的一种原始机制。
(5)共享内存通信
共享内存就是映射一段能被其他进程所访问的内存,这段共享内存由一个进程创建,但多个进程都可以访问(使多个进程可以访问同一块内存空间)。共享内存是最快的 IPC 方式,它是针对其他进程间通信方式运行效率低而专门设计的。它往往与其他通信机制,如信号量,配合使用,来实现进程间的同步和通信。
(6)套接字通信
上面说的共享内存、管道、信号量、消息队列,他们都是多个进程在一台主机之间的通信,那两个相隔几千里的进程能够进行通信吗?答是必须的,这个时候 这家伙就派上用场了,例如我们平时通过浏览器发起一个 http 请求,然后服务器给你返回对应的数据,这种就是采用 的通信方式了。
5. 僵尸进程和孤儿进程是什么?6. 死锁产生的原因? 如果解决死锁的问题?
所谓死锁,是指多个进程在运行过程中因争夺资源而造成的一种僵局,当进程处于这种僵持状态时,若无外力作用,它们都将无法再向前推进。
系统中的资源可以分为两类:
产生死锁的原因:
(1)竞争资源
(2)进程间推进顺序非法
若P1保持了资源R1,P2保持了资源R2,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因为这两个进程再向前推进,便可能发生死锁。例如,当P1运行到P1:(R2)时,将因R2已被P2占用而阻塞;当P2运行到P2:(R1)时,也将因R1已被P1占用而阻塞,于是发生进程死锁
产生死锁的必要条件:
预防死锁的方法:
7. 如何实现浏览器内多个标签页之间的通信?
实现多个标签页之间的通信,本质上都是通过中介者模式来实现的。因为标签页之间没有办法直接通信,因此我们可以找一个中介者,让标签页和中介者进行通信,然后让这个中介者来进行消息的转发。通信方法如下:
8. 对 的理解
是运行在浏览器背后的独立线程,一般可以用来实现缓存功能。使用 的话,传输协议必须为 HTTPS。因为 中涉及到请求拦截,所以必须使用 HTTPS 协议来保障安全。
实现缓存功能一般分为三个步骤:首先需要先注册 ,然后监听到 事件以后就可以缓存需要的文件,那么在下次用户访问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拦截请求的方式查询是否存在缓存,存在缓存的话就可以直接读取缓存文件,否则就去请求数据。以下是这个步骤的实现:
// index.js
if (navigator.serviceWorker) {
navigator.serviceWorker
.register('sw.js')
.then(function(registration) {
console.log('service worker 注册成功')
})
.catch(function(err) {
console.log('servcie worker 注册失败')
})
}
// sw.js
// 监听 `install` 事件,回调中缓存所需文件
self.addEventListener('install', e => {
e.waitUntil(
caches.open('my-cache').then(function(cache) {
return cache.addAll(['./index.html', './index.js'])
})
)
})
// 拦截所有请求事件
// 如果缓存中已经有请求的数据就直接用缓存,否则去请求数据
self.addEventListener('fetch', e => {
e.respondWith(
caches.match(e.request).then(function(response) {
if (response) {
return response
}
console.log('fetch source')
})
)
})
打开页面,可以在开发者工具中的 看到 已经启动了:
在 Cache 中也可以发现所需的文件已被缓存:
三、浏览器缓存1. 对浏览器的缓存机制的理解
浏览器缓存的全过程:
很多网站的资源后面都加了版本号,这样做的目的是:每次升级了 JS 或 CSS 文件后,为了防止浏览器进行缓存,强制改变版本号,客户端浏览器就会重新下载新的 JS 或 CSS 文件 ,以保证用户能够及时获得网站的最新更新。
2. 浏览器资源缓存的位置有哪些?
资源缓存的位置一共有 3 种,按优先级从高到低分别是:
: 运行在 主线程之外,虽然由于脱离了浏览器窗体无法直接访问 DOM,但是它可以完成离线缓存、消息推送、网络代理等功能。它可以让我们自由控制缓存哪些文件、如何匹配缓存、如何读取缓存,并且缓存是持续性的。当 没有命中缓存的时候,需要去调用 fetch 函数获取 数据。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在 命中缓存,会根据缓存查找优先级去查找数据。但是不管是从 Cache 中还是从网络请求中获取的数据,浏览器都会显示是从 中获取的内容。
Cache: Cache 就是内存缓存,它的效率最快,**但是内存缓存虽然读取高效,可是缓存持续性很短,会随着进程的释放而释放。**一旦我们关闭 Tab 页面,内存中的缓存也就被释放了。
Disk Cache: Disk Cache 也就是存储在硬盘中的缓存,读取速度慢点,但是什么都能存储到磁盘中,比之 Cache **胜在容量和存储时效性上。**在所有浏览器缓存中,Disk Cache 覆盖面基本是最大的。它会根据 HTTP 中的字段判断哪些资源需要缓存,哪些资源可以不请求直接使用,哪些资源已经过期需要重新请求。并且即使在跨站点的情况下,相同地址的资源一旦被硬盘缓存下来,就不会再次去请求数据。
Disk Cache: Push Cache 是 HTTP/2 中的内容,当以上三种缓存都没有命中时,它才会被使用。并且缓存时间也很短暂,只在会话()中存在,一旦会话结束就被释放。其具有以下特点:
3. 协商缓存和强缓存的区别(1)强缓存
使用强缓存策略时,如果缓存资源有效,则直接使用缓存资源,不必再向服务器发起请求。
强缓存策略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设置,分别是 http 头信息中的 属性和 Cache- 属性。
(1)服务器通过在响应头中添加 属性,来指定资源的过期时间。在过期时间以内,该资源可以被缓存使用,不必再向服务器发送请求。这个时间是一个绝对时间,它是服务器的时间,因此可能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是客户端的时间和服务器端的时间不一致,或者用户可以对客户端时间进行修改的情况,这样就可能会影响缓存命中的结果。
(2) 是 http1.0 中的方式,因为它的一些缺点,在 HTTP 1.1 中提出了一个新的头部属性就是 Cache- 属性,它提供了对资源的缓存的更精确的控制。它有很多不同的值,
Cache-可设置的字段:
一般来说只需要设置其中一种方式就可以实现强缓存策略,当两种方式一起使用时,Cache- 的优先级要高于 。
no-cache和no-store很容易混淆:
(2)协商缓存
如果命中强制缓存,我们无需发起新的请求,直接使用缓存内容,如果没有命中强制缓存,如果设置了协商缓存,这个时候协商缓存就会发挥作用了。
上面已经说到了,命中协商缓存的条件有两个:
使用协商缓存策略时,会先向服务器发送一个请求,如果资源没有发生修改,则返回一个 304 状态,让浏览器使用本地的缓存副本。如果资源发生了修改,则返回修改后的资源。
协商缓存也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设置,分别是 http 头信息中的Etag 和Last-属性。
(1)服务器通过在响应头中添加 Last- 属性来指出资源最后一次修改的时间,当浏览器下一次发起请求时,会在请求头中添加一个 If--Since 的属性,属性值为上一次资源返回时的 Last- 的值。当请求发送到服务器后服务器会通过这个属性来和资源的最后一次的修改时间来进行比较,以此来判断资源是否做了修改。如果资源没有修改,那么返回 304 状态,让客户端使用本地的缓存。如果资源已经被修改了,则返回修改后的资源。使用这种方法有一个缺点,就是 Last- 标注的最后修改时间只能精确到秒级,如果某些文件在1秒钟以内,被修改多次的话,那么文件已将改变了但是 Last- 却没有改变,这样会造成缓存命中的不准确。
(2)因为 Last- 的这种可能发生的不准确性,http 中提供了另外一种方式,那就是 Etag 属性。服务器在返回资源的时候,在头信息中添加了 Etag 属性,这个属性是资源生成的唯一标识符,当资源发生改变的时候,这个值也会发生改变。在下一次资源请求时,浏览器会在请求头中添加一个 If-None-Match 属性,这个属性的值就是上次返回的资源的 Etag 的值。服务接收到请求后会根据这个值来和资源当前的 Etag 的值来进行比较,以此来判断资源是否发生改变,是否需要返回资源。通过这种方式,比 Last- 的方式更加精确。
当 Last- 和 Etag 属性同时出现的时候,Etag 的优先级更高。使用协商缓存的时候,服务器需要考虑负载平衡的问题,因此多个服务器上资源的 Last- 应该保持一致,因为每个服务器上 Etag 的值都不一样,因此在考虑负载平衡时,最好不要设置 Etag 属性。
总结:
强缓存策略和协商缓存策略在缓存命中时都会直接使用本地的缓存副本,区别只在于协商缓存会向服务器发送一次请求。它们缓存不命中时,都会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来获取资源。在实际的缓存机制中,强缓存策略和协商缓存策略是一起合作使用的。浏览器首先会根据请求的信息判断,强缓存是否命中,如果命中则直接使用资源。如果不命中则根据头信息向服务器发起请求,使用协商缓存,如果协商缓存命中的话,则服务器不返回资源,浏览器直接使用本地资源的副本,如果协商缓存不命中,则浏览器返回最新的资源给浏览器。
4. 为什么需要浏览器缓存?
对于浏览器的缓存,主要针对的是前端的静态资源,最好的效果就是,在发起请求之后,拉取相应的静态资源,并保存在本地。如果服务器的静态资源没有更新,那么在下次请求的时候,就直接从本地读取即可,如果服务器的静态资源已经更新Chrome 自动升级后,本地项目都无法访问,那么我们再次请求的时候,就到服务器拉取新的资源,并保存在本地。这样就大大的减少了请求的次数,提高了网站的性能。这就要用到浏览器的缓存策略了。
所谓的浏览器缓存指的是浏览器将用户请求过的静态资源,存储到电脑本地磁盘中,当浏览器再次访问时,就可以直接从本地加载,不需要再去服务端请求了。
使用浏览器缓存,有以下优点:
5. 点击刷新按钮或者按 F5、按 Ctrl+F5 (强制刷新)、地址栏回车有什么区别?四、浏览器组成1. 对浏览器的理解
浏览器的主要功能是将用户选择的 web 资源呈现出来,它需要从服务器请求资源,并将其显示在浏览器窗口中,资源的格式通常是 HTML,也包括 PDF、image 及其他格式。用户用 URI( 统一资源标识符)来指定所请求资源的位置。
HTML 和 CSS 规范中规定了浏览器解释 html 文档的方式,由 W3C 组织对这些规范进行维护,W3C 是负责制定 web 标准的组织。但是浏览器厂商纷纷开发自己的扩展,对规范的遵循并不完善,这为 web 开发者带来了严重的兼容性问题。
浏览器可以分为两部分,shell 和 内核。其中 shell 的种类相对比较多,内核则比较少。也有一些浏览器并不区分外壳和内核。从 将 Gecko 独立出来后,才有了外壳和内核的明确划分。
2. 对浏览器内核的理解
浏览器内核主要分成两部分:
最开始渲染引擎和 JS 引擎并没有区分的很明确,后来 JS 引擎越来越独立,内核就倾向于只指渲染引擎。
3. 常见的浏览器内核比较4. 常见浏览器所用内核
(1) IE 浏览器内核: 内核,也是俗称的 IE 内核;
(2) 浏览器内核:统称为 内核或 内核,以前是 内核,现在是 Blink内核;
(3) 浏览器内核:Gecko 内核,俗称 内核;
(4) 浏览器内核: 内核;
(5) Opera 浏览器内核:最初是自己的 内核,后来加入谷歌大军Chrome 自动升级后,本地项目都无法访问,从 又到了 Blink 内核;
(6) 360浏览器、猎豹浏览器内核:IE + 双内核;
(7) 搜狗、遨游、浏览器内核:(兼容模式)+ (高速模式);
(8) 百度浏览器、世界之窗内核:IE 内核;
(9) 2345浏览器内核:好像以前是 IE 内核,现在也是 IE + 双内核了;
(10)UC 浏览器内核:这个众口不一,UC 说是他们自己研发的 U3 内核,但好像还是基于 和 ,还有说是基于火狐内核。
5. 浏览器的主要组成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和⼤多数浏览器不同, 浏览器的每个标签⻚都分别对应⼀个呈现引擎实例。每个标签⻚都是⼀个独⽴的进程。
五、浏览器渲染原理1. 浏览器的渲染过程
浏览器渲染主要有以下步骤:
大致过程如图所示:
注意: 这个过程是逐步完成的,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渲染引擎将会尽可能早的将内容呈现到屏幕上,并不会等到所有的html 都解析完成之后再去构建和布局 树。它是解析完一部分内容就显示一部分内容,同时,可能还在通过网络下载其余内容。
2. 浏览器渲染优化
(1)针对: 既会阻塞HTML的解析,也会阻塞CSS的解析。因此我们可以对的加载方式进行改变,来进行优化:
(1)尽量将文件放在body的最后
(2) body中间尽量不要写
评论留言